守护千顷林海万里涛——民乐奋力书写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公安答卷

发布时间:2025-06-30 15:11:14     来源:法治甘肃网

  千顷林海万里涛,海潮碧水映朱夏。盛夏的民乐县西南部,海潮坝水库如一颗翡翠镶嵌在祁连山北麓——13.29万亩黑河水系蜿蜒成链,13.58万亩林区叠翠流金,松涛与鸟鸣合奏着生态协奏曲……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积极落实“建立公安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生态警务机制”要求,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标落实,统筹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全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幅天蓝水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在祁连山北麓徐徐展开。

  联合巡查组联合巡查,排查隐患。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克延杰 摄

联勤共治:织密生态保护“一张网”

  “以前护林靠‘单打独斗’,现在联勤机制让我们‘攥指成拳’。”近日,民乐县海潮坝生态警务室生态警员冯玉华站在观景台,指着远处正在联合巡查的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人员说。

  这座坐落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口核心区的警务室,自今年成立以来,已成为统筹13.29万亩黑河水系、13.58万亩林区生态安全的“中枢神经”。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9只赤麻鸭、3只雕鸮以及蓝马鸡和狍鹿等20余只因受伤被民警救助恢复生机的野生动物在这里重归山野密林,得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海潮坝生态警务室的成立,打破了过去“林草管林、水利管水、公安管案”的碎片化治理模式。通过与林草、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8个部门建立“1+N”(1个警务室牵头,N个部门协同)联勤机制,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今年以来,海潮坝生态警务室已开展联合巡查6次,覆盖3.24万亩林地、9.44万亩草地、0.16万亩湿地及水域岸线。

  联勤机制不仅体现在巡查执法,更融入日常服务。2024年以来,民乐县公安局在祁连山大河口自然保护站扁都口资源管护站首建全市第1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在锯条山林场、开发区林业工作站、海潮坝河水管处等地高标准建成5个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生态警务室。同时,在林业部门的2个森林资源管理单位和水务部门的7个水资源管理单位建成9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点,创新推出“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定期开展“生态课堂进乡村”活动,用接地气的方言讲解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联合乡镇组建“生态义警队”,吸纳护林员、村民代表等299人参与日常巡查。

  “现在村民都知道,砍棵树、打只鸟都是违法的。”周边村民李大叔的话,折射出生态法治观念的深刻转变。

科技赋能:激活生态治理“新引擎”

  清晨,漫漫云海在祁连山北麓上空奔涌,薄雾笼罩下的高山林地宛如仙境一般。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朱祥轻点操作台,一架无人机从大河口保护站腾空而起。高清摄像头掠过林海,实时画面同步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这是民乐公安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日常场景。

  面对祁连山广袤的生态区域,传统“脚板+望远镜”的巡查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民乐公安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引领,精心打造“前端感知+智能研判+精准处置”的智慧生态警务系统。一方面,整合祁连山大河口保护站38路高清摄像头、林草局“森林眼”3个监测点位及11路草原火灾监控设备,实现“一屏观全域”;另一方面,配备大疆无人机投入使用,构建“无人机巡航+地面传感器+视频监控”的空地协同网络。

  “过去巡逻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回来,现在一台无人机、一个大屏幕就能完成大范围巡查。”朱祥介绍道,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相机可识别0.5平方米的异常热源,热成像设备能在夜间捕捉2公里内的活动迹象,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在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综合指挥室,无人机巡查轨迹、重点区域湿度温度、野生动物活动热点……这些数据通过分析后,生成“风险预警清单”,通过手持警务终端推送预警至巡逻民警手机,实现“预警—巡查—处置—复盘”全流程闭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融入为生态警务联勤运作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智能探测矩阵,出现预警信息,民警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做到实时监控、实时预防,大大降低了涉生态案件的发生率。

  “科技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生态保护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民乐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微信截图_20250630150418

  民警放生受伤被救助恢复生机的野生动物。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克延杰 摄

严打犯罪: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盾”

  针对祁连山生态脆弱区特点,民乐公安紧盯盗伐林木、非法狩猎、危害野生动植物、占用农用地等突出问题,开展“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今年6月,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深挖举报线索,成功破获非法狩猎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当场查获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死体6只。

  “我们坚持‘打源头、断链条、追责任’,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教导员王明星说。

  民乐县公安局始终保持对涉林涉野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强化行刑双向衔接、信息互通共享、案情会商研判等机制,与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每周联席会议、每月联合督查”制度。针对农贸市场、夜市、烧烤店等重点场所,不定期开展“地毯式”排查。今年以来,已检查餐饮场所87家次,劝导停止销售“野味”商户3家。

  夏日的风掠过海潮坝林区,松涛声与鸟鸣声交织成曲。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藏蓝身影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他们用联勤共治织密“防护网”,用科技赋能激活“新引擎”,用严打犯罪筑牢“防护盾”。从“人巡车跑”到“空天智防”,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治”,民乐公安的生态警务实践,正在祁连山北麓书写新的绿色生态答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克延杰)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