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阵地撬动基层大治理——山丹县陈户镇把“问题窗口”变“平安前哨”

发布时间:2025-11-07 17:14:45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山丹县陈户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主动创稳为重要载体,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紧扣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将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作为化解农村矛盾问题的主要途径,紧紧围绕“资源整合、力量盘活、机制融合、平台整合、功能聚合”原则,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wechat_2025-11-07_171603_000

  “四级七天”调解法示意图。山丹县委政法委供图

  抓源头,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

  强化阵地建设。陈户镇整合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信访接待、司法调解、民生服务等职能,建成占地420平方米、设置“一厅六室两平台”的综治中心。全面落实“中心吹哨、站所报到”机制,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等站所及行业力量入驻办公,实现矛盾纠纷受理、分流、办结、反馈有效衔接与闭环管理,构建起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高效化服务的新格局。

  建强调度中枢。陈户镇整合司法所长、民警、调解员、网格员等多元力量,构建“12345+N”基层治理模式,同步建立“互联网+网格化管理”平台1个,镇级网格员微信群1个,村级联户长微信群16个,对发现的矛盾隐患按程序联动处置,以集约化平台提供精准化服务。

  源头风险防范。针对重大项目增多、矛盾纠纷日趋突出,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明确征地拆迁、安全生产、治安防控等多个方面的风险评估内容和责任,累计编制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报告23份,从源头上减少防范重大社会风险。

wechat_2025-11-07_171611_241

  工作人员宣传反诈知识。山丹县委政法委供图

  破难题,走好定分止争“新路径”

  常态化排查,绘就“晴雨表”。陈户镇紧盯重点环节、行业领域、要害部位,依托领导联村、干部驻村、网格员定期巡查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婚恋家庭、征地拆迁、邻里边界等矛盾风险隐患,精准收集社情民意。将矛盾纠纷划分为蓝色、黄色、红色三个等级,蓝色纠纷由网格员上门服务;黄色纠纷由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调解;红色纠纷由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共同调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3起,成功调处240起,调解成功率98.7%。

  精准化调处,探索“多元解”。陈户镇建立“三张牌”矛盾纠纷调解法,通过打好“感情牌”,为化解工作奠定心理基础;讲好“道理牌”,确保一般性矛盾纠纷就地予以解决;用好“法律牌”,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解决。

  全民式参与,实现“终点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参与邻里矛盾、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中有位有为;围绕“一社一代表”,推选乡贤担任代表,制定走访记录、问题诉求、落实情况“三张清单”,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民主协商议事会、村级调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贴近群众生活、服务灵活高效等优势,参与土地经营、征地拆迁等纠纷调解,全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重善治,建好基层治理“大舞台”

  陈户镇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矛盾新变化,积极推进“互联网+”,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媒介等方式,广泛开展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和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活动,为全力推进“平安陈户”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安全警示和法治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余份、宣传品7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8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德”为引领,陈户镇深耕“老鲁工作室”品牌建设,依托老同志善于协调、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传帮带”发挥表率力量,用其长期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化解矛盾纠纷,让德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同时,法学会陈户镇基层服务站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将德治理念与法治服务结合,推出“春耕护航”“法治惠农”等特色项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陈户镇还充分利用陇情E通(张掖版)和平安甘肃信息化平台,进一步筑牢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升了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高伟)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