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社会综合治理基层堡垒
——山丹县老军乡多元赋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山丹县老军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实战化运行为目标,全力打造乡综治中心服务阵地,着力夯实治理基础、创新治理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山丹县委政法委供图
夯基垒台固基础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强阵地场所。老军乡坚持“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高标准建成司法所、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服务阵地,“一厅六室两平台”等办公硬件设施配备齐全,让群众“一扇门进出、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办理”。依托服务阵地,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山丹县法学会老军乡基层服务站,聘任法律咨询专家6人,通过“六诊”工作机制受理处置案(事)件2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人次。
配强人员力量。老军乡聚焦队伍建设与基础夯实,科学划分村级网格12个,专属网格2个,着力构建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网络,选优配强14名专职网格员,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52名,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优化工作机制。老军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基层社会综合治理“1314”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周研判、月分析”工作制度,制定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会商、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合作说事议事”四项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召开综治工作例会10次,协调解决复杂问题17件。
联防联控聚合力
激活平安建设“红细胞”
隐患整治常态化。老军乡大力加强与司法所、应急办、综合执法队等站所的协作配合,针对乡域内企业相对较多、森林草原面积较大、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实际,成立风险隐患化解工作专班,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13次,整治各类风险隐患83处,开展应急演练3次,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群防群治数字化。老军乡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平台、公共视频平台运用,全量汇集信息,深度分析研判,全面有效提升风险感知和动态预警能力。
创新模式强化解
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
落实常态摸排机制。老军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等力量,采取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等方式,全面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录入“陇情E通”APP,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主动上门入户调处化解。截至目前,已提前排查化解潜在矛盾23起,实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不上交。
创新矛盾调解模式。老军乡创新治理手段,紧扣“四级七天”调解法工作要求,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基础上,平安法治办牵头建立“3+X”联调机制,对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移交的诉前调解案件,统筹协调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重点调处,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站所联合调解,调处矛盾纠纷64件,调处率达到95%,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凝聚多元调解力量。老军乡依托三官一师“包村驻网格”下沉服务机制,主动对接11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网入格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截至目前,“三官一师一员”进网格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4件,开展防电诈、禁毒等法治宣传30场次。同时,整合乡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治办公室力量深入群众、田间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情收集等服务,激活基层“红色细胞”。
多元善治优服务
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老军乡深入推行党员干部下沉、管理权限下沉、便民服务下沉“三下沉”工作机制,创新“民情日志”服务载体,划分民情责任区10个,安排乡村社干部、网格员等30人担任“民情收集员”,用好3个乡、村“接诉即办服务站”,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群众诉求进行“分拣”,帮助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供水用电等难题180余件,有效打通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创新居民议事模式。老军乡积极探索“邻里议事小院”协商议事模式,打造“邻里议事小院”固定议事场所5个,运用“1+3+3+N”多元合作说事议事机制(即:村党组织一个中心,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个会议,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三个团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N个配套议事组织)协商解决村容村貌整治方案、互助幸福院建设、高额彩礼宣传整治、积分超市兑换等大事小情30余件。
拓宽普法宣传形式。老军乡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构筑“线上微宣传+线下实践站”新模式。坚持将调解工作和普法宣传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在调解中接受法治教育、形成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高伟)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