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丹县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打造“丹·苗”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积极构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市“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12月被确定为“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相关工作成效显著。
筑牢阵地,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打造“三原色”党建阵地。山丹县检察院以“党建红”引领“检察蓝”,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艾黎纪念馆研学等活动,形成“党建+未检”融合发展模式,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建设“双融合”普法基地。山丹县检察院投入120万元建成集法治宣传、德治教育、丝路文化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设立“沉浸式”模拟法庭。山丹县检察院建成全市首个模拟法庭,围绕未成年人高发犯罪类型编写剧本,通过角色扮演提升法治教育实效,筑牢未成年人法治根基。
专业赋能,打造高效协同的未检团队
山丹县检察院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由检察长牵头,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配备全省优秀公诉人1名、法治副校长2名、法治辅导员2名,提升未检工作专业化水平。建立规范化工作机制,推行周例会、月点评、季度分析、年总结制度,强化内部协作与跨部门联动。“丹·苗”家庭教育指导机制获市妇联机制创新三等奖。拓展社会化监督渠道,依法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不公开听证6次,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提升未检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机制创新,推动综合保护落地见效
高位推动体系建设。山丹县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高发问题,向县委、县政府呈报检察情况反映,县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随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治,并推动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决定》。
一体化协同联动。山丹县检察院建成“丹·苗”一站式办案中心,联合9部门建立性侵案件一站式取证救助机制,开展心理干预20余次。
精准化帮教矫治。山丹县检察院在特殊儿童照料中心设立观护教育基地,以“用生命影响生命”为主题开展体验式教育帮扶活动,对5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开展帮扶,其中2人已顺利回归社会。
源头治理家庭缺位。山丹县检察院建成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站,与妇联共建城乡全覆盖预警机制,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人次。联合纪委监委出台公职人员强制报告约谈办法,通过倒查机制问责3人次。联合烟草、市场监管等部门设立“禁烟先锋岗”,常态化开展宾馆、网吧检查4次,针对文身问题制发检察建议6份。
立体普法,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氛围
山丹县检察院畅通法律咨询渠道,整合12309检察服务热线与12338妇女维权热线,依托线上平台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打造普法宣传品牌,联合公安推出《“未”你而谈》月访栏目,已播出6期,其中高考专题、禁毒专题获省、市平台推广。构建“检校衔接”宣讲模式,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覆盖2万余人,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山丹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丹·苗”品牌建设,推动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深度融合,拓展法治宣传形式,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水平,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丝路未来贡献检察力量。(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向娟 李自清)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