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构建全域大普法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28 10:59:46     来源:法治甘肃网

拓展普法领域、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

山丹构建全域大普法格局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山丹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拓展普法领域,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域大普法格局,为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注重系统性与协同性,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近年来,山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的系统性与协同性,通过定期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印发《山丹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扎实推进全县“八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探索实行“普法+调解、普法+教育、普法+服务”等“普法+N”工作模式,细化明确全县各单位普法职责,每年县委依法治县办成立督查检查小组,分别对乡镇、部门单位的“八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推动普法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位奇镇人民政府等6个集体被评为全市“八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8人被评为全市“八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

深化法治文化与阵地建设,筑牢法治社会“强根基”

  山丹县将“五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场所,大力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倾力打造消防知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位奇镇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28个,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培育“法律明白人”787人、“学法用法示范户”91户。广泛开展送法治讲座、送法律服务、送法律学习材料“三送”活动,全面拓展了群众“找法”和诉求表达渠道,在全县12个社区积极开展“建立一个法治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普法队伍、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为每个社区委派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律宣传活动”的“六个一”活动。山丹县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县,山丹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被省委政法委命名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狠抓关键群体精准施策,提升全民法治“软实力”

  山丹县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年度述法等制度,扎实开展“干部法律素质提升年行动”,举办全县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全面依法治县业务骨干培训班4场次,制作播出“一把手说法”18期、“以案释法”活动12期,分期组织231名领导干部参加“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现场庭审观摩警示教育活动。依托山丹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1530”安全教育和“135”法治教育,举办法治讲座230多场(次),发放各类普法书籍9000余册,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三立小学被评为全市“八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山丹一中被命名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坚持普治融合与成果转化,实现法治实践“深融合”

  山丹县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大局各环节,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充分调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常态化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法治体检”等活动,零距离为企业“把脉问诊”,围绕企业劳动保障、合同纠纷等方面,帮助企业分析解决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或潜在的法律风险,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与规范管理。大力推行“一核统筹、三端齐抓、多元共治”的“1+3+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实质性化解,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山丹经验”,一站式诉讼服务质效排名稳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党妮娜 马蛟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