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霞)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切实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山丹县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以“实、细、清、严、准、齐”六字工作法不断夯实监管责任,筑牢社区矫正安全防线。
评估“实”,规范程序无缝对接。为确保调查评估程序规范有效,通过实地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在完成村(社区)、派出所、原办案机关等单位的调查后,经局务会集体讨论研究后形成社会调查评估意见,为法院量刑提供参考,实现审、矫工作有效衔接。
衔接“细”,构建防线杜绝漏洞。在矫正对象入矫报到时,严格审核材料、规范接收流程,确保人员信息准确无误,构建无缝衔接体系,避免衔接管控出现“真空”与“盲点”,筑牢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首道防线”。同时,依法按时进行宣告,强化矫正对象身份认知,保障矫正工作有序开展。
底数“清”,走访排查消除隐患。建立“定期走访排查+不定期探访核查”机制,对社区矫正对象定期、不定期走访,深入了解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工作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与现实表现,通过及时预警消除潜在隐患,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管理“严”,宽严相济提升质量。依据犯罪类型、入矫时间、现实表现划分监管等级,实行宽严相济、因人施“矫”的监管模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外出请销假、进入特定场所、居住地变更审批、考核奖惩制度,对违反管理规定或不服从监督管理的矫正对象,依法依规给予训诫、警告处罚,规范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监管质量。
定位“准”,双重监管精准监督。在监管手段上,构建“人防+技防”的双重监管模式,通过随机电话抽查等方式随时核查矫正对象状态,对违规情况及时核实处理,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监督。
档案“齐”,规范管理提升水平。严格按照《甘肃省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办法》立卷归档,建立调查评估、执行和工作档案,确保材料规范、细致、可查、可信,体现执法完整性与真实性。建立社区矫正解除工作档案移交登记台账,按时完成档案装订、上交、存档工作,提升整体监管水平。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