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特色法庭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9:28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山丹县法院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进一步找准找实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着力点,将“司法链”融入“产业链”,将位于县域马铃薯、燕麦草种植主产区的李桥人民法庭挂牌创设“薯草法庭”,承办县域内所有涉及土地承包流转、农业种植、买卖、运输、仓储、农资等纠纷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同时,着眼于党建领航、无讼创建、e站共享三方面发力,探索形成了司法服务三农“3x3”工作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2023年以来,法庭共受理案件1190件,审限内结案率100%,调撤率63%,平均结案时长23天。法庭先后荣获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全市法院先进集体,特色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及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法庭干警被评为全省“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个人”。

wechat_2025-08-29_164153_176

  “薯草法庭e站”线上开展人民调解指导。

党建领航,让人民法庭成为坚强的组织堡垒

  李桥法庭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发展定位和山丹县“五大富民产业”格局,联合各乡镇党委政府、产业园区管委会、县总工会、山丹马场公司等单位部门,以各领域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为目标,发挥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徽映天平、法护农工旅”党建品牌,助力县域农牧业、能源工矿业、生态旅游业等主导优势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农民、工人、游客的合法权益。自2023年品牌创建以来,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文件4个,助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开展党建联建活动21次,共同调处矛盾纠纷256件,开展法治宣传宣讲12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500余册。

无讼创建,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发展

  李桥法庭积极与山丹马场共同制定《农、工、旅“一体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在马场人民调解委员会基础上,组建成立“牧马人调解室”“马场旅游巡回审判点”,联合开展场区矛盾纠纷非诉化解工作。积极与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制定《“无讼园区”创建实施方案》,设立“园区巡回法庭”,精心打造“职企共享解纷驿站”,瞄准企业“难点,痛点,堵点”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企业家会客厅”“订单式普法”等司法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2023以来,两区非诉化解纠纷数量共计225件,非诉解纷占比从32%提升至64%。

e站共享,让数字“马锡五”来到群众身边

  李桥法庭积极与辖区乡镇政府共同制定《纠纷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将“马锡五审判方式”赋能数字红利,运用微信、钉钉等数字平台,融合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远程出庭等手机小程序,以最低成本、最便捷的“一屏一线”方式,建立“码”上乡村诉讼服务站和薯草法庭e站,融合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五大功能,建立“家事纠纷连心桥调解团”“农事纠纷‘智汇’调解团”,开展“线上+线下”“点对点”便民司法服务。2022年以来,e站指导群众线上或跨域立案42件、互联网庭审138次,调解农事纠纷82起,开展普法赶集和宣讲15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余份,发布自制普法小视频和微课堂10期,发送涉诉通报5期、司法建议4份。

  下一步,李桥法庭将继续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主动融入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让“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丹城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周勇国)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