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丹县聚焦基层治理难点,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流程再造为抓手、网格重构为基础、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前端风险源头预防、中端矛盾分层化解、末端诉求精准响应的基层治理“山丹样板”。
联动共治织密“协同网”
紧扣“五有目标”,山丹县全力推进“五个规范化”建设,打造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体调度、一揽子解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已实现100%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形成了集指挥调度、数据整合、风险防控、决策研判、多元共治、监督考评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全面推行,完善了从受理、分流到化解、督办、回访的全链条闭环流程。法院、检察院等7个部门的27名业务骨干常态化入驻综治中心,其他部门动态轮驻或随叫随驻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同时,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五调联动”机制,实现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并设立9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8个个人品牌调解室,选聘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4名“金牌调解员”,推动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
网格重构拉紧“责任链”
面对农村“空心化”和城区人口增加带来的治理挑战,山丹县推进网格重构提升,科学设置“一核多元”全科网格,选聘专职网格员225名、辅助网格员120名,选派24名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干部下沉全县12个社区担任社区治理常态创稳专员,逐步构建起“专员指导+专职主责+村级协同”联动机制。全面推广“陇情e通”、丹城小管家等“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深化“每季一题”“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推动“四级七天”调解法由农村向社区、各行各业全域拓展,推动构建发现问题由下而上、解决问题自上而下的倒逼性双向对流机制。今年以来,已解决群众诉求2047件。同时,对网格员上报信息等进行日汇总、周研判、月调度,精准捕捉线索,“点对点”预警督办、“不过夜”核查处置,实现高效处置。
多元融合激活“解纷力”
山丹县坚持民事民议等原则,组织“三官一师一员”深入基层服务,引导“百姓参政团”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事务,创新推出“邻里之家”“网格驿站”定期说事制度。健全调解、信访等多种解纷方式的衔接机制,推行综治中心统筹“三调”对接工作法。截至目前,县法院流转至县综治中心适宜调解案件590件,调解成功率达73.38%;公安派出所推送案件993件,调解成功率91.44%;信访部门推送信访件23件,实现100%成功调解。通过推进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台账管理、闭环化解三项机制,落实“四个清单”“四个台账”,采用“清单责任+专班攻坚+研判调度”模式,对127件“钉子案”“骨头案”进行交办化解,目前,已成功化解102件,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管控、全链条对接、一揽子解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高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