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深耕主防警务夯实平安根基

发布时间:2025-08-12 15:48:24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山丹县公安局将“两项”改革作为撬动工作提升的关键抓手,通过合理优化警务资源配置、着力强化科技赋能实战、深入推动群防群治融合,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协调、精准施策,促使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落地见效,不断巩固社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wechat_2025-08-12_155014_566

  夜色中的山丹县城。山丹县公安局供图

  深耕主防警务

  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山丹县公安局坚持把派出所主防作为改革抓手,以机制创新推动基础工作提质增效,实现警务模式向“主动防、精准防”转型。

  优化警务布局,推动资源集约整合。加速“强所办”与基础管控中心一体化实体运行,创新构建“基础管控中心+任务标准件+社区警务平台”新型机制。总结推广3个派出所合署办公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山丹马场四个派出所改革,深化清泉派出所“两队一室”、农村派出所“一队一室”建设,严守警力配备“两个40%以上”底线,让警力资源向基层实战倾斜。

  压实主防职责,强化基础数据支撑。严格落实“民警主责警务区、辅警专管警格”制度,通过“每周计划、每月通报、每季例会”机制,推动社区民辅警每周32小时下沉村社。依托“大走访、大采集、大维护”专项行动,动态更新人口信息9万余条,确保基础数据鲜活准确。

  聚焦源头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滚动摸排家庭、婚恋、邻里、劳资等各类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80起,化解率达99.3%,将大量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wechat_2025-08-12_155024_445

  民警走进田间地头宣传反诈知识。山丹县公安局供图

  升级巡防体系

  织密街面防控“防护网”

  山丹县公安局以构建“立体化、全覆盖、高效能”巡防格局为目标,推动社会面防控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变。

  科学布防增效能。突出无人机等科技装备实战应用,优化“车巡+步巡+定点执勤”模式,在城区商圈、夜市、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加密巡逻频次,明确“必巡线”“必到点”,让群众随时见警灯、见警力。

  建强阵地筑堡垒。高标准建成龙首广场、焉支巷子2个街面警务站,建成2组“三车一组”“最小作战单元”,打造集“打击犯罪、接警处警、服务群众、矛盾调处”于一体的街面“前哨”。警务站充分发挥“小、快、灵”优势,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累计化解简易矛盾纠纷85起,救助类警情 21起,成为街面治安防控的“桥头堡”。

  机制创新提战力。完善“六防”工作模式,强化警种支援派出所机制,集全警资源快侦快破民生小案,通过“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机制开展实战练兵10期,200余名民辅警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城区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持续攀升。

wechat_2025-08-12_155032_918

      民警走进工地排查隐患。山丹县公安局供图

  协同共治发力

  激活基层平安“新动能”

  山丹县公安局坚持“党建引领、警网融合、科技赋能”理念,构建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构建多维组织体系。拓展优化“警种+派出所”“派出所+派出所”“公安+村居(企业)”等党建共建内涵,聚焦学校、社区、企业、群众等主要对象,积极延伸基层党组织服务治理链条,切实打通警种、地域、行业边界,有效夯实基层治理互联互通组织根基。

  科技赋能强支撑。以科技手段破解治理难题,打造“数据驱动、精准高效”的智慧治理模式。升级改造情指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成“大数据+基层治理”平台,实现人口、房屋、单位等基础信息“一键查询”,风险隐患“智能预警”。深化“一警情三推送”机制,将重复警情、高发隐患同步推送至派出所、社区网格和行业主管部门,形成“预警—处置—反馈”闭环,今年以来,通过平台推送预警信息86条,整改率达100%。

  警网融合聚合力。深入推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联动机制,将全县划分为31个警务责任区、100个网格,配备27名社区民警、85名辅警、150名网格员,形成优势互补、同防共治工作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确网格员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劝调、治安群防群治、法律平安宣传、重大事件报告等职能,每月定任务、提要求、立标准,网格警、网格长、网格员三方配合,联动发力,填补网格管理空白,提升“警网融合”效能。(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尚婧)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