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司法局:创新“四维赋能”模式 打造社区矫正工作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7-10 10:12:43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山丹县司法局以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立足县域实际,创新构建“制度+科技+社会+人文”四维赋能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对象教育转化质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协同共治

构建高效联动“责任链”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成立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任主任,公检法司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协调解决跨部门协作事项3件。推行“网格化+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发挥全县123个村(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协助开展日常走访、动态摸排等工作,织密基层管控网络。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压实部门、乡镇、司法所三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深化智慧应用

打造精准监管“千里眼”

  建成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集成智能定位、人脸识别、视频点名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异常行为自动预警。利用“三通”APP,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线上签到打卡和教育学习。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红、黄、蓝三色动态分级管理,落实“一人一策”管控措施,有效预防脱管漏管。

整合社会资源

织密多元帮扶“连心网”

  组建由司法干警、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构成的专业帮扶团队,建立“1+N”结对帮扶机制(1名司法干警+1名志愿者帮扶+1名基层组织人员帮扶1名社区矫正对象)。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设立社区矫正公益服务基地5个,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18场次,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责任感。

突出人文关怀

点燃重塑新生“心动力”

  打造“润心”教育品牌,开设法治讲堂、道德讲堂,邀请法官、律师、行业专家授课12场次。建设心理矫治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评估、疏导服务150人次,帮助6名存在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走出阴霾。开展“暖心家访”活动,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家庭180余户,协调解决家庭矛盾、生活困难等问题7件。为自主创业的社区矫正对象发放安置帮教经费,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山丹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四维赋能”模式,山丹县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连续三年控制在0.2%以下,社区矫正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8.5%。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丹、法治山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尤月亮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