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葛青)近日,高台县法院灵活运用“先予执行”法律程序,成功化解一起涉重点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因侵占水利管护区用地引发的返还原物案件的矛盾纠纷。该案在判决生效前便为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既保障了公共利益与项目推进,又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成为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悉,该案申请人为高台县某水资源保护利用所,被申请人为尹某某,争议核心是水利管护区用地的返还问题。自2018年起,尹某某在未取得合法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对辖区特定渠体及水利管护区用地进行回填、开垦,将其改造为耕地。其间,申请人曾多次就土地返还事宜与尹某某沟通协商,同时依法向其送达书面告知书,但尹某某置若罔闻,拒不履行返还义务,双方矛盾持续多年未得到解决。
时间推移至2025年9月,申请人在灌区改造项目施工至该区域地段,再次要求被申请人清理现场,但被申请人以需要补偿为由拒绝清理。由于申请人正在修建的重点项目涉及公共利益,若施工长期延误,将对公共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情况极为紧急。

执行现场。高台县法院供图
为避免矛盾升级、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申请人向法院提出先予执行申请。法院受理申请后,迅速对案件事实及紧急程度开展审查,经依法研判后作出裁定:限被申请人尹某某于2025年10月5日前将位于高台县某镇变压器东,长60米、宽12米土地上成熟玉米及秸秆予以收割清理,并停止一切妨碍阻挠申请人施工行为。面对申请人的急迫需求和可能激化的矛盾,考虑到该项目为重点建设项目,若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将阻滞施工进度,对整个区域的灌溉、供水保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此,高台县法院在送达裁定书后第一时间启动执行程序,通过梳理案情关键节点、分析潜在风险点,制定了周密的执行实施方案,并确定于10月15日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行动当日,法官首先与申请人就现场操作细节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执行流程与施工需求无缝衔接。同时,为保障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特别邀请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到场全程监督。上午9时,全体执行干警准时抵达执行现场,迅速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随后,法官进一步联合当地司法所、村委会等基层综治力量,从情、理、法多角度对被申请人尹某某家属开展沟通工作,既体谅其对农作物的关切,耐心倾听诉求,又明确释明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定的法律后果。
经过3小时的紧张有序工作,裁定确定的全部执行义务顺利履行完毕。
此后,考虑到尹某某本人拒不到场,为保障其合法财产权益不受损害,执行干警第一时间与村委会进行沟通,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对收割的全部玉米进行称重、登记,并将玉米妥善保管至指定地点。同时,就财产处置情况向尹某某家属详细告知,邀请村委会工作人员及现场见证人员共同在相关记录材料上签字确认,确保整个执行过程有据可查、公开公正。
至此,该案先予执行程序全部顺利办结,受阻滞的重点区域改造项目得以迅速恢复施工。
从裁定作出到执行落地,高台县法院对“先予执行”程序的精准适用,充分发挥了这一法律程序“特别通道”的优势——它不仅是紧急情况下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挽救公共利益损失的有力司法武器,更是前端化解矛盾、推动纠纷实质性解决的创新实践。
此次案件的成功办理,为当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司法支撑,也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