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检察织密妇儿维权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7-18 09:10:55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高台县检察院始终将维护妇儿权益作为服务民生的重中之重,通过机制创新、品牌赋能、精准救助,探索出一条“司法保护+社会协同”的特色路径,在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稳步前行。

机制破壁——

构建“检察蓝+巾帼红”联动新格局

  针对妇儿权益案件发现难、干预迟、救助散等问题,高台县检察院率先打破职能壁垒,与县妇联共建协同作战体系。2024年5月,联合县妇联签署《关于在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加强协作配合增强法治保护合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案件线索双向移送、联席会议、联合培训等6项机制,重点聚焦家暴、性侵、就业歧视、农村土地权益侵害等痛点领域,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实现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的配合衔接,构建“检察蓝+巾帼红”联动新格局。与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共同印发《高台县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以及《高台县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坚持“零容忍”态度,多方形成强大合力,加强对强奸、猥亵儿童、强制猥亵以及拐卖未成年人等犯罪打击力度。

  高台县检察院立足检察监督职能,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反家暴”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实地走访乡镇妇联、派出所,摸排县域内妇女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线索并开展调查核实,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堵塞社会管理漏洞,推动形成妇女权益保护合力。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旅馆业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专项检查,督促旅馆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加强涉未成年人烟草专卖监管和未成年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聚焦未来——

打造未成年人保护“高台样本”

  为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建设,高台县检察院注重未成年检察品牌建设,打造“守未者·红星护苗”品牌,以“联动+融合+精细”的工作模式,推动未检工作全面纵深发展。

  高台县检察院持续深化与公安、法院、妇联、学校等部门协作配合,强化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坚持“双向保护”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涉未案件,用心帮教涉罪未成年人,全力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

  高台县检察院多角度普法,全方位履职,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选派10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宣传重点,开展各类专题普法、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提升儿童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题活动60余场,覆盖师生家长5000余人次。

  高台县检察院持续督促落实“一号检察建议”,针对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专题宣讲,强调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对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义,以及不依法履行强制报告制度义务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与移动公司建立工作机制,在开学季、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向全县家长、干部职工发送“守护未成年人”主题短消息5万余条;开发线上传播法治产品,启动“未检小课堂”专题普法视频,探索法治宣讲新模式。

精准救助——

打通权益保障“最后一公里”

  高台县检察院严格落实最高检“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司法救助”部署,联合妇联摸排救助线索,对符合条件者做到“应救尽救”,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提出司法救助意见,宣传司法救助政策,定期开展案件“回头看”,重点就故意伤害、猥亵妇女儿童等易造成当事人重大人身伤害、经济损失的案件逐案审查,扩大司法救助覆盖面。2024年至今,发放救助金9万元,惠及贫困受害妇女5人,受害儿童2人。

  在王某某交通肇事案中,被告人无力赔偿被害人家属损失,高台县检察院迅速启动救助程序,为被害人家属申领1.7万元救助金。同时,实行多元帮扶,构建“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社会安置”模式。

  办理小云朵(化名)未成年案件时,经审查发现,被害人小云朵智力残疾,其母亲视力残疾、劳动能力受限,家庭生活困难。高台县检察院迅速开展内部线索移送,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小云朵申请3万元司法救助金,解决了母女二人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协调残联、民政、教育及救助申请人所在村社,合力深入开展多元救助,村委会将其纳入帮扶救助重点对象,为二人申请低保;县民政局向二人发放临时困难生活救助金3000元;残联优先为二人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并发放慰问金及生活物资。高台县检察院指派专人负责开展跟踪回访,指派心理咨询师及时为小云朵开展心理疏导,关注其后续治疗及心理精神状态。经回访,目前小云朵身体已康复,现已回归学校,刘某某就近务工,家庭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高台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求极致”精神深耕主业,以“共治心”理念凝聚合力,与法院、公安、学校、妇联等相关部门机构携手筑牢维权防线,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妇女儿童的梦想之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娇)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