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释放“大能量”——临泽法院蓼泉法庭司法护农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21 17:15:24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临泽县蓼泉镇,一座承载着“抚彝故地”红色记忆的基层法庭,以司法之力守护着乡村振兴的脉搏,它就是临泽县法院蓼泉法庭。

  今年以来,蓼泉法庭立足“农”字当头,聚焦涉农纠纷化解、深耕源头治理和普法宣传,以“小法庭”释放“大能量”,成为服务“三农”、护航乡村发展的法治先锋。

wechat_2025-10-21_171631_381

  巡回法庭现场。临泽县法院供图

开辟涉农“绿色通道”

跑出司法护农“加速度”

  蓼泉法庭管辖蓼泉、平川两镇19个行政村民商事纠纷案件,涉农纠纷占比超60%。为高效化解农事矛盾,法庭创新推行“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和“诉调两便”快速处理机制,对土地争议、婚恋赡养家庭矛盾、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等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执行。

  在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时,法官主动靠前服务,灵活运用巡回审理审理方式,将庭审搬到村委会,充分融入当地“民主说事会”议事模式,通过民事民说、民事民议、民事民评方式开篇入局,再辅以耐心普法释法,最终促成双方当庭调解并履行赡养义务,既化解了家庭矛盾,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节省了诉讼成本,又深化了普法宣传。

  针对农时紧迫性,蓼泉法庭还建立“三优先”原则——优先受理春耕备耕、秋收冬灌期间的土地争议纠纷;优先调解涉农小额债务;优先执行涉农赔偿款。今年1至9月,法庭通过绿色通道审结涉农案件134件,平均审理周期38天。

深化“庭所共治”

织密多元解纷“防护网”

  蓼泉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黑河两岸同频,两镇庭所共治”为主题,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的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统筹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深化“庭所联防联调联动”机制。

  在化解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肢体冲突案件中,法庭联合多部门现场调解,通过释法明理和情感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现场赔付损失、划地止戈,避免了矛盾扩大升级。

  为强化前端化解,法庭推行“示范诉讼+集中调解”模式,针对土地流转、劳务合同等高发纠纷,选取典型案例示范审理,引导同类纠纷批量化解。今年1至9月,法庭通过庭所联调成功化解群体性土地流转纠纷11件,涉及耕地面积达1800亩,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深化“三官一师”进网格机制,主动下沉村社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30余次,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

创新“庭声蓼亮”

奏响法治宣传“交响曲”

  “乡亲们,今天咱们聊聊民法典里的土地新规……”在蓼泉镇二月二民俗文化节上,法庭干警用方言俚语讲解法律知识,吸引数百名群众驻足。

  “各位村社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交流调解的方式与技巧……”在平川镇政府的会议室,法官以专业法律知识为指引,人民调解员以贴近群众的优势为经验,就涉农纠纷的调解进行高效沟通与技巧互补。

  蓼泉法庭以“庭声‘蓼’亮”品牌为载体,打造“赶集日普法”“田间课堂”“乡村大喇叭”“民法典进机关、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等特色普法形式,将普法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法庭推出“假日法庭”“午休法庭”“巡回审判车”等便民服务。

  今年9月份,秋收正忙,蓼泉法庭法官在平川镇一村民家中搭设临时法庭,现场调解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既维护了双方权益,又让群众受到了法治的洗礼。今年1至9月,蓼泉法庭累计开展巡回审判9次;开展普法活动6场,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

  这些数据背后,是法庭干警扎根乡土、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从柴草堆放通行不畅引发的邻里纠纷,到土地流转中的合同争议,再到赡养矛盾的情感纠葛,蓼泉法庭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小法庭”连着“大民生”。蓼泉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法治力量守护抚彝故地的和谐与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努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葛松亮)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