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瑞娟)近日,临泽县法院蓼泉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下,原本对簿公堂的双方当事人小明与小花(均为化名)最终放下成见,达成调解协议,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2023年底,小明与小花经人介绍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后开始商议婚嫁事宜。订婚期间,小明家累计向小花给付现金红包及彩礼转账共16万余元。后因感情不和解除婚约,双方就彩礼退还发生争议。
经双方私下协商,约定小花先退还14万余元的彩礼,恋爱时小明在节庆生日等特殊时节为表达爱意所产生的个人转账容后处理。但小花在退还彩礼6万余元后,就以“账户限额”等理由推诿未再支付。小明遂诉至法院,主张小花返还剩余彩礼8万余元,以及节庆生日等转账(已扣减自愿赠与性质款项)10万余元,共计18万余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鉴于双方争议明确且曾具感情基础,为避免激化矛盾,决定适用调解方式进行处理。初期,双方情绪对立、各执一词,法官遂采取“情理法融合”的调解方式,一方面向小花释明民法典中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须返还彩礼的规定;另一方面引导小明换位思考,理性区分彩礼与恋爱间一般赠与。经过多轮情、理、法相结合的耐心疏导,双方逐渐缓和并互谅互让,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小花一次性退还剩余彩礼和个人转账共计13.5万元,纠纷得以实质化解。
给付彩礼作为婚嫁习俗,承载着建立美好婚姻的祝愿,公众应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让彩礼归于“礼”。近年来,临泽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婚约财产纠纷等涉民生案件,注重源头纠纷与就地化解,通过将法律宣传与情感疏导相结合,既让当事人明晰权利义务、维护法律权威,又有效疏导情绪、化解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司法过程成为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