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许开润)“拖了十多年的烦心事,没想到法庭三天就帮我们解决了!”近日,临泽县人民法院蓼泉法庭成功调解一起长达十余年的承揽合同纠纷案,被告高某当场将1万余元欠款全部付清。
2011年,某建筑公司承建某村住宅公寓楼项目,村民高某既是项目监工,也是购房住户。新房竣工后,高某如期入住,但剩下的万余元购房尾款却一直拖欠。其间,公司多次催要未果,遂将高某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注意到高某的双重身份,认为若能促成其主动履约,将对村内信用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为此,法庭启动“法官+综治中心+网格员”三级联动调解机制,组建专业调解专班,实现法律专业性与乡土经验的有效结合。
调解过程中,法官运用“法理+情理”双轨调解法,将条文式的法言法语转化为接地气的村俗民言,让高某听得进、听得懂、听得信服;村干部借助“身边人”优势,以乡情乡谊软化对立情绪,搭建信任桥梁;网格员全程跟进、动态协调。通过3天3次实地调解,高某当场主动结清欠款。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