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州区坚持把关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未来大计、民生之重,以“甘心未你·1314”未成年人保护品牌创建为牵引,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保护体系,倾心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即一个中心:全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即三项重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会关爱保障救助;“1”即一个基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即四项治理:校园欺凌防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文化娱乐场所治理、沉迷手机网络治理。
围绕“一个中心”
不断完善协同共治机制
7月15日,甘州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推进组联合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文广新局,对全区纹身店、纹身纹绣工作室进行集中检查,要求规范经营,不断净化社会环境。
近年来,甘州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坚持以全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中心,制定完善《全区未成年人保护“甘心未你·1314”工作品牌创建方案》,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宣传、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推进组办公室,细化10个专项行动,适时下发提示函、交办函,指导推动开学季校园安全管理、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外托管机构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紧盯“三项重点”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甘州区将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健全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惩治机制,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来,破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起,办理涉未成年人行政案件4起。选优配强78名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校园欺凌排处等工作。全面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优化调整护学岗40个。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巡逻防控,多次检查旅馆民宿、娱乐场所等,不断净化社会环境。
甘州区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工作平台,开展爱国主义、家庭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社会实践5类教育活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多途径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建好用好家庭教育专家库、家庭教育优质课例库优质资源,组织开展线上家庭教育精品课,成立“甘心未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大力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识。
为全方位汇聚未成年人关爱保障合力,出台《甘州区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公安、教育、司法等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首次将流动儿童纳入政府重点关爱保护范围。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未保工作体系,设立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州”工程建设,267名领导干部与29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或资助困境未成年人,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纠纷调解室,化解婚姻危机75例,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家庭和谐稳定。
夯实“一个基础”
着力提升思政德育工作质效
甘州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配齐配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配备达标率100%,积极探索实践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新模式,精心遴选思政学科骨干教师,建立17个教学共同体和28个课程薪火基地,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设计开发思政教育研学旅行活动线路25条。
同时,围绕防诈骗、防欺凌、禁戒毒等主题,全区法治副校长讲授“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40余场,参与学生4万余人次。持续发挥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作用,每两周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截至目前已覆盖学生15000余人。
推进“四项治理”
全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甘州区加强在校学生“三不教育”(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冷眼旁观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欺凌行为。向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普及法律知识,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等安防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建设“四个100%”。争取校园风险管理基金,为城乡中小学安装防欺凌报警器,从源头上提升校园欺凌的管控质效。
甘州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护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护学岗”和“高峰勤务”,完善防冲撞设施14处,确保校园周边经营环境和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甘州区加强文化娱乐场所治理,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制作传播低俗内容等行为,切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传播、聚集链条。
甘州区加强沉迷手机网络治理,依托“家长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教育引导家长和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沉迷手机网络的危害,严格控制学生校外手机使用时间,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戒除网瘾。完善管理制度,通过明确手机带入校园的条件和使用规范、确定手机专人专管制度、设立手机保管柜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徐俊庭)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