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法院推动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双优

发布时间:2025-07-09 09:17:34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上半年,甘州区法院紧扣“上台阶、创一流”工作目标,锚定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深耕主责主业,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机制,在提升审判质效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实现质效双优。其间,共受理各类案件14881件,审执结10762件,结案数、结案率创历史新高,各项审判管理指标全部优于合理区间,不仅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质量、效率与效果均衡发展,更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

压实岗位职责

筑牢指标提升根基

  强化全员审管,构建高效审管体系。甘州区法院牢固树立全员审管意识,进一步明确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形成“院长统筹督导、主管领导靠前指挥、庭长具体负责、承办法官履行首责、审管办动态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体系,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审判工作高质效运行。

  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强化动态调度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指标调度工作群,审管办充分发挥“智慧中枢”作用,通过前瞻性预算、系统性验算、综合性决算,构建起“数据找问题、分析排隐患、及时治急症”的工作闭环。各庭庭长主动认领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工作高效落实。

  同时,积极开展“执守新春”“法护春耕”集中执行行动,执结案件1596件。通过以赛促干、以赛提质,有力推动各项质效指标稳步向好。

深化制度落实

提升审判执行效能

  健全审判管理机制,优化案件办理流程。严格落实长期未结案件审委会调度机制,针对超5个月未结的91件案件,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分析案情,精准指导案件办理,并建立跟踪督办台账,确保案件在期限内结案。全面推行审前调解、先行调解、诉前鉴定等机制,全量推进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适用率高达90.8%,案件平均办理周期显著缩短。畅通“执转破”渠道,专门成立破产合议庭,成功审结13件破产案件,有效优化破产案件相关指标,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持续优化审判管理,严格规范审限要求。对长期未结案件“全链条”管控,“一案一策”专项督导,超12个月未结案件全部清零,以严格管理和精准施策推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强化常态督办调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秉持数据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理念,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办案进度、每周发布工作预警提示、每月通报审判管理情况等方式,对结案进度滞后、临近审限的办案人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

  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比数量、赛质量、拼效率”的良好工作氛围。上半年,审限内结案率达99.45%,平均结案天数缩短至26天,实现执法办案良性循环。

聚焦案件实质化解

彰显司法为民实效

  深化调解优先理念,推动矛盾实质化解。始终将调解作为民事案件办理的优先选择,积极开展审前调解、先行调解工作。办案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调解智慧,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和解,促进案件自动履行,实现上诉率、执行完毕率等指标协同优化。上半年,调解结案2717件,调解率达53.28%,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打出工作“组合拳”,源头减少执行案件。在立案阶段,推行风险评估和财产保全告知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执行建议;审理阶段,开展判后督促和催告提醒,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立案前,聘请3名退休法官组建执前督促团队,对当事人开展针对性督促工作。通过全流程、多环节的举措,上半年,诉前保全118件,调解员、法官及执前督促团队共促使1315件案件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率达53.52%,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30.24%,切实从源头上降低了执行案件数量。

  规范判后答疑,实现当事人服判息诉。建成判后答疑工作室,并制定《判后答疑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对答疑范围、主体、程序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实现判后答疑工作从随意化向规范化转变。自工作开展以来,72件案件经承办法官或分管院领导答疑解惑后,当事人消除疑虑、服判息诉,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昭 杜婷)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