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减少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增量,是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应有之义。为构建全流程、系统化治理模式,近年来,甘州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执前督促”机制,推动执行案件源头减量、质效提升、群众满意。
精准施策 着力实质化预防纠纷
为破解执行收案居高不下、执行效果欠佳等问题,甘州区法院积极推行“执前督促”执行机制,探索从源头化解执行难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减存遏增、标本兼治的效果。2024年,全院新收执行案件11927件,同比减少1345件,下降10.30%。
“为保障该机制顺利运行,我们成立专门执前督促团队,明确职责分工、规范督促方式,聘请4名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纪律性强的退休法官担任执行督促员,对5万元以下小标的首执案件和执行恢复案件在申请强制执行前进行督促履行,有效减少了执行案件数量,提高了执行效率,促进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在节约司法资源、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甘州区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执前督促团队成立15个月,共督促执行案件671件,标的1011.28万元,为当事人节约执行费11.82万元。
统筹联动 确保全流程高效运转
按照“法官随时指导、立案庭按标的分案、督促员独立促执、指挥中心统计管理”工作模式,执前督促团队在执行局指挥中心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执行指挥中心依据《实施意见》,对执前督促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立案庭按照标的等情况将符合执前督促条件的案件分至执前督促团队,确保案件及时进入执前督促流程;执行法官为督促员提供业务指导,解答在督促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各环节紧密协作,执前督促工作有序开展。 “法院推行的创新做法,短短3天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诚心点赞!”詹某某激动地感慨道。这是近日发生在甘州区法院执前调解室的一幕,詹某某与刘某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案件审结后,刘某未按期履行,詹某某遂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得知甘州区法院设立了执前调解机制,不立案可通过执前督促方式履行的做法后,詹某某同意由执前督促员通过电话、微法院等方式先行督促刘某履行,仅仅3天后,2万多元的租赁费就顺利到位。
甘州区法院执前督促执行新模式运行以来,诸如此类的执行效果与日俱增。
司法为民 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
“执前督促”体现了司法机关的人文关怀,对降低诉讼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督促员通过电话联系、上门督促、通知到庭等多种方式,对案件被执行人进行执前督促性执行,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从“要我履行”转变为“我要履行”。被执行人通过督促履行义务,无需缴纳执行费用,人民法院还会对其信用进行修复,给予被执行人“信誉重生”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申请执行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陈经理,我们也知道您公司近年来效益不好,但再继续拖延导致失信,影响的还是你本人及公司……”近日,经督促员深入细致地“打磨”后,一起长达9年的终本案件,作为被执行人的某公司一次性履行了6万元,剩余部分经双方协商后再进一步履行。
甘州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甘州区法院将完善“执前督促”工作机制,打好执行治理“组合拳”,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朱永生)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