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三警融合擘画平安新篇 多维守护赋能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29 15:12:3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三警融合擘画平安新篇 多维守护赋能区域发展

——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三大警务”融合发展实践

□ 唐元丰

  从祁连山巅的雪线守护,到平山湖峡谷的“警察蓝”护航游客安全,再到种业基地的警企联动筑牢发展防线,今年以来,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紧密围绕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始终坚持主动创稳、主动创安,以预防为先、化解为要、治理为本,将风险防范嵌入警务全程,把平安根基扎根基层一线,全力构建全链条警务护航体系,深入推动祁连生态警务、丝路旅游警务、种业能源警务深度融合,以“资源整合、警种联动、全域覆盖”的现代警务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平安动能。

  以“警蓝”守护“绿脉”,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州分局聚焦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核心生态区,创新构建“1+2+3”生态警务机制体系,(即:“1个生态警长统筹,生态警员+生态义警2支专业队伍协同,分局+派出所+警务室三级防控网络覆盖”)形成“公安牵头、部门联动”的立体防护网络。整合各方资源,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黑河林场等重点生态区域,建成1个生态联勤工作站、4个生态警务室和1个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精准覆盖森林、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配备生态警长19名、警员34名、生态义警135名,形成“1+N”多元共治格局。联动林草、水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生态警务“五联”(“会议联席、执法联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生态保护难题,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保护防线。创新“空中+地面”立体化巡防模式,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现重点区域及时监测、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实现生态保护和治理效能双提升。

  以“服务”升温“体验”,擦亮诗意甘州文旅品牌

  甘州分局紧扣“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旅情共治”的治理模式。针对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等6个4A级景区客流特点,建成1个旅游派出所、5个景区警务站(室),组建“峡谷卫士”“红袖标联防队”等200余人群防力量。创新“警务室+联勤工作站”双枢纽模式,整合公安、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推行涉旅警情“10分钟响应、30分钟处置”机制。建成前端智能识别系统与后台分析平台,对景区人流车流进行实时监测,同步在景区关键位置布设一键式可视报警装置,并将重点景区监控全面接入指挥中心,形成了全时段智能防控网络,为景区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以“护航”激活“动能”,保障战略产业安全发展

  甘州分局聚焦全区种业能源和工业项目,立足“护商、安商、利商、暖商、惠商”工作目标,创新推出“一企一策”种业能源警务模式,建立警企联勤机制,建成警企联勤站6个,配备园区警长6名、项目警长21名,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构建“感知+数据+研判”智慧安防体系,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监测,联动多部门及时化解涉企纠纷,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增强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了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机制”突破“壁垒”,实现全域警务效能倍增

  甘州分局打破警务壁垒,以系统思维推动祁连生态、丝路旅游、种业能源“三大警务”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共治”转变,通过机制融合、资源整合、效能聚合,构建起覆盖全域、联动高效的平安治理体系,让警务效能在融合中实现倍增。在机制融合上,建立“三大警务”联席会议制度,打通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处置的闭环链条,将生态保护区、景区、产业园区划分为多个“融合警务网格”,实现“一格多责、一警多能”,让有限警力发挥最大效能。在资源整合方面,打造“三大警务”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警”。在重点区域推行“警务室+”模式,将生态警务室功能延伸至周边景区,在景区警务站增设企业服务窗口,让1个警务阵地同时承载3类服务职能,联动处置跨领域警情效率提升40%。通过“三大警务”融合,今年以来,企业周边刑事警情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游客满意度、企业认可度分别达99.7%、99.2%、98.9%,“三大警务”的融合发展已逐渐成为平安甘州建设与发展赋能的“加速器”。 (作者系甘州区政府副区长、张掖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甘州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