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护农“芯”守护每一粒种子——张掖检察机关全力保障玉米种业安全

发布时间:2025-09-25 16:33:33     来源:法治甘肃网

  金秋的张掖,万亩制种玉米迎风摇曳,穗浪翻滚如金色的海洋。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年产玉米种子达4.5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45%以上。在这片热土上,张掖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默默守护着一粒种子的成长,一项产业的繁荣,一方百姓的生计。

精准打击犯罪 筑牢司法防线

  在临泽县玉米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察官正与技术专家一同比对涉种侵权案件的DNA分子图谱。

  “这组基因序列是该玉米品系的独特标记,就像人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峰值解释道。

  这样的科学取证,已成为张掖检察机关办理涉种案件的常态。

  近三年来,张掖两级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涉玉米制种案件12件25人,包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合同纠纷及职务犯罪等多种类型。通过精准打击和高效司法,全市制种领域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套牌侵权等严重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针对挪用制种款、优亲厚友等问题,检察机关与纪委监委协同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规违纪问题9件17人,依法起诉职务犯罪案件1案2人,对一起量刑畸轻的案件依法抗诉并成功改判,维护了司法公正。案件办理不仅注重“严打击”,更强调“重保护”。

  在一起寻衅滋事案中,检察机关综合考虑被告人认罪认罚、坦白情节及技术骨干身份,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并督促企业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创新工作机制 凝聚保护合力

  面对涉种违法行为“线上线下交织、跨区域链式作案”的新趋势,张掖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多元化保护格局,形成“一统六牵六专班三片区”协作机制、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检府联动”机制,由市检察院统筹,六个基层院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联合三大片区协同作战,形成“一盘棋”工作模式。

  在耕、种、育、收全流程中,检察机关与行政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7个,推动建立制度机制2项。依托河西走廊“蜂腰”区位优势,联合嘉峪关、酒泉、金昌、武威检察机关签订协作机制,在案件协查、证据调取、专家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

  在一起跨区域非法经营案中,通过协作机制迅速固定证据,大幅提升办案效能。临泽县检察院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开创“检察监督+行政执法”新模式,明确案件移送程序,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专业支持,构建了种业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延伸服务触角 做实全链条保护

  张掖市检察院在种业协会挂牌成立“检察工作服务站”,为制种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同时,依托乡镇检察室推广“张检‘码’上办”线上服务平台,打造出特色检察服务矩阵,及时响应企业和农户的法律诉求。

  在甘州区速展村制种合作社,墙上的“检察官联系牌”格外醒目,上面印有包抓检察官的姓名、电话和12309“涉种纠纷绿色通道”二维码。

  “遇到问题扫码反映,检察官很快就上门。”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张掖市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联合6家单位会签协同保护方案,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在武某某非法经营案中,检察机关针对监管漏洞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从技术层面防范侵权风险。通过“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制度,倾听企业诉求。某制种公司因超范围经营被立案后,检察机关综合考虑其整改情况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定期走访开展“法治体检”,推动企业完善全流程管理制度。

“四大检察”协同发力 织密司法保护网

  刑事检察“零容忍”。张掖检察机关重点打击假冒伪劣、破坏种质资源等犯罪,三年来提起公诉11案22人,量刑建议均被法院采纳。在山丹县一起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中,检察机关邀请农业专家出庭说明专业问题,促成被告人认罪认罚。

  民事检察“解民忧”。张掖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帮助127名农户追回欠款100余万元,开展涉企执行监督,帮助制种企业执行到位案款11万余元,切实维护合法权益。

  行政检察“促履职”。张掖检察机关运用监督纠正、公开听证化解行政争议6起,协调解决玉米晾晒场地划分等实际问题,保障秋收种子安全。

  公益诉讼“强保护”。张掖检察机关在开展耕地保护监督中发现革命遗址保护线索,推动修缮保护,实现种业与红色资源保护双赢。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发出检察建议5件,促进种业生态良性发展。

  如今,张掖制种企业投诉量下降40%,农户涉种纠纷减少35%,“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法治屏障愈加坚实。(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志鹏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