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公安打造现代警务“平安前哨”

发布时间:2025-07-29 09:48:10     来源:法治甘肃网

  “警察同志,我父亲七十多岁了,刚还在附近,一转眼就不见了!人生地不熟的,这可咋办啊?”5月25日,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中心广场警务站内,酒泉游客张先生急得满头大汗,声音发颤。

  “别急,坐下慢慢说,我们马上找!”值班特警魏天瑞见状立刻递上一杯温水。

  一杯水的温度,瞬间转化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

  民警荆云龙、董清平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操作,指挥平台快速调取周边公共场所视频,搭载热成像仪和喊话器的无人机紧急升空,对半径7公里区域展开低空巡航,同时,快骑队与步巡小组闻令出击,按照划分网格进行地毯式搜索。

  这不是演习,而是张掖公安以中心广场警务站为支点开展的一场空地协同立体寻人实战。

  “在面粉厂十字路口发现走失老人。”仅仅30分钟,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当快骑队员将老人安全接回站里,张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他声音哽咽:“太快了!真是帮了我大忙!这小站,了不起!”这声感叹,是群众对眼前这个街面小站最直接的认可。

  令张先生赞不绝口的街面警务站,是张掖公安把现代警务建设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仅是接处警的站点,更是集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城市“平安前哨”。

  民警魏天瑞的转型,也是这场警务变革的关键一环。这位昔日在特警大队雷厉风行的“尖刀”队员,如今是中心广场警务站的骨干。特警生涯锤炼出的坚韧与果敢,在直面群众急难愁盼时变成更加细腻的守护。

  “虽然岗位变了,但守护平安的初心不会变。”魏天瑞的话朴实有力。他的转型,是张掖公安推动警力下沉、机制优化的一个生动实践。今年以来,8个这样的城市街面警务站已在张掖建成运行,如同“平安细胞”全天候守护在城市最前沿。

  引擎轰鸣,警灯闪烁,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三车一组”城区快骑队,是张掖公安“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理念最跃动的符号。凭借机动优势,他们成为了街面“最快反应单元”,处置突发警情、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紧急救助、开展安全提醒……他们让抽象的“见警率”“管事率”转化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孩子,抱紧叔叔,我们找妈妈去!”甘州区滨湖广场,骑警尚云龙载着一名走失儿童低速巡行,警用扩音器循环播放着寻人信息。夜色中,孩子紧搂着警察叔叔的画面成了街头最美的风景。仅20分钟,母子相拥而泣的泪水再次印证了这支“铁骑”的速度与温度。

  走进中心广场警务站,科技的力量澎湃涌动。“情指情”一体化智能指挥平台如同“智慧大脑”,无缝整合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画面、移动警务终端数据,实现精准研判、扁平指挥、快速联动。无人机如同“空中鹰眼”为地面警力精准行动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

  “以前开展工作全靠人力,现在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荆云龙深有感触。

  这里,不仅是守护平安的桥头堡,也是传递温暖的暖心巢。饮水机、雨伞、快充设备、工具箱等看似平常的设施,成了环卫工人短暂的“歇脚亭”和外卖小哥临时的“充电桩”。点滴关怀于细微处见真情,悄然织密了警民连心网,让这扇“小窗口”成为群众最信赖的“避风港”。

  从特警“尖刀”到街面“管家”,从依靠“铁脚板”到借力“科技翼”,从被动等警情到主动送服务,中心广场警务站的每一天都在无声诉说着张掖公安推动派出所工作标准化、警务运行机制实战化、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坚定步伐。当机制创新的活力、科技赋能的伟力、专业素养的硬实力与深厚的为民情怀深度融合,一抹抹流动的“警察蓝”便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张掖征程上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竞)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