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沟村:多元融合打造美丽法治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5-05-19 18:07:10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东有温州,西有河州。5月19日,记者随“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稳实践”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临夏州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近距离感受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独特魅力。只见青砖白墙,道路洁净,伫立在田园中的村居静谧而美丽;巷道的墙面上,村委会的广场上,巧妙地融入了各种法治文化、乡村民约、民族团结的图案和文字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和美的农村新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519180631

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近年来,纳沟村立足实际,以民主为基石,以法治为保障,着力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之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能。2021年纳沟村荣获司法部、民政部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2022年,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健全民主机制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纳沟村扎子河社道白改黑的问题,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该议题办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将积极申请项目,争取尽早办理,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出行环境……”

  这是纳沟村民事民议的一个真实场景。近年来,纳沟村始终将民主法治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健全完善民主制度,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制度,通过规范村务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村规民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村里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民生项目等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真正实现村务公开透明。

  “民主协商议事会成立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运用协商议事会、村民知情大会等形式,着力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政法干事王远宾说。

微信图片_20250519180625

采访行媒体记者在纳沟村村史馆参观采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强化法治宣传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避免和陌生人搭腔,或独自和陌生人在封闭环境中接触”……

  近日,康乐县纳沟小学邀请康乐县司法局八松司法所所长杨建平到该校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杨建平结合身边事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宣讲了各类安全知识,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精彩实用的安全教育课。

  为了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纳沟村多措并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村里打造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宣传阵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我们还定期组织法律专家、法官、律师等走进村庄开展‘送法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培养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杨建平说。

微信图片_20250519180645

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网格员深入村民家里倾听民意。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创新治理模式 构建和谐法治乡村

  4月7日,纳沟村村民张某使用大型机械穿越村民何某承包地进行耕种作业,作业过程中机械大面积碾压何某土地,致使土地板结,影响何某后续正常耕种,双方因此发生激烈争执,矛盾一触即发。

  纠纷发生后,乡村两级联合成立调解小组,通过查阅土地确权档案、走访周边村民等方式,调解小组秉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原则,经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握手言和。

  纳沟村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将法治与德治、自治有机结合。村里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村干部、网格员、老党员、乡贤等组成调解队伍,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调解过程中,既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又充分考虑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