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法委机关干部赴古浪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纪行
古浪县富民新村整齐划一的绿色住宅(无人机拍摄)。
“追忆革命先烈、学习时代楷模。”7月 30日,省委政法委组织委机关和代管单位的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专程赴古浪县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大家在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夏志娟的带领下,先后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代楷模奋斗之地和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点,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1. 纪念馆里忆英烈
一大早,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从兰州市区乘车出发,一路向西直奔目的地。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大家抵达参观学习的第一站——古浪战役纪念馆,这里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
西风烈,战旗红,血肉之躯筑长城。84年前,红军西路军壮烈西征,在古浪战役中三次浴血奋战,2400多名红军指战员长眠在古浪县境内,写下了红军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一幕。
在古浪战役纪念馆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缅怀凭吊仪式。
11时40分许,党员干部整齐排列,在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庄重的缅怀凭吊仪式,瞻仰英雄纪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鲜花,并深深地鞠躬致敬,在哀思中树立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和西路军斗争精神的理想信念。
走进纪念馆展厅,大家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西路军的故事,追忆西路军悲惨壮烈的战斗历程,重温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领悟西路军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展厅内,面对西路军战士奋勇冲锋的雕塑群和展出的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在讲解员回顾历史细节的讲述下,仿佛把大家带进那血与火的战场,激发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动力。
来到纪念馆广场,在西路军雕塑前,大家面对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表达了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我深刻地体会到,政法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要充分发扬西路军精神,在执法司法中锤炼党性修养,锻造过硬的新时代政法铁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省委政法委宣教处青年干部王尔相深有感触地说。
2. 沙漠林场学楷模
14时30分许,党员干部来到参观学习的第二站——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聆听“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故事。
黄沙吹,逼人退,敢叫沙漠变绿洲。39年前,面对肆虐的风沙、家园的存亡,八步沙“六老汉”毅然立下治沙誓言,坚决向沙患发起冲锋,经过三代人扎根荒漠、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的接续奋斗,硬是把数万亩荒漠变成一片绿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向世人展现了八步沙人生活的顽强和不灭的希望。
在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内,大家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观看一个个雕塑、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深深地被“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染。在林场院内,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围在大树底下,听工作人员讲授的别样党课。
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院内听取工作人员讲授的党课。
随后,大家顶着炎炎烈日,走进广袤的治沙现场,回想当年黄沙飞舞的情景,细看如今绿树生长的环境,听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介绍点点滴滴的治沙细节,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八步沙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作为综治干部,我们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勇挑重任、努力奋斗,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既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也要守护好我们的平安家园。”省综治中心青年干部陈芊至如是说。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综治中心参观学习。
3. 富民新村看变化
15时30分许,党员干部来到参观学习的第三站——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带给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里,大家听着干城乡党委书记朱培龙的讲解,先后走进富民新村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及火龙果种植大棚等地参观学习。整齐划一的绿色住宅连成一片,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通每家每户,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集中建设的种植区、养殖区内生机盎然,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谁能想到,七八年前黄花滩还是一片黄沙漫天的荒漠。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持续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富民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山区贫困村群众6.24万人,走出了一条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参观过程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1日在这里视察时的讲话铭刻在心。
省委政法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文华表示,组织开展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旨在让机关干部在直观的教育基地和火热的生活现场受到思想及灵魂的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楷模,践行初心使命,为更好地推动全省政法工作三年大提升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剑强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