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扎根中国土壤,紧扣民生脉搏。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成,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00多个条文,涵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这部将深刻影响14亿中国人生活的民法典,将于2021年 1月1日起施行。本报即日起开设“民法典大家谈”栏目,邀请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讲述民法典相关知识,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民法典成为人民权益的“守护者”
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 陈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切实实施民法典”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比如在保障胎儿利益方面,《民法典》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上述规定明确了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情形,有利于保护胎儿在继承、接受赠与中应当享有权益。
在保护自然人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方面,《民法典》第109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上述规定明确了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在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权方面,《民法典》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上述规定明确了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民法典》第267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上述规定明确了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在居住权保护方面,《民法典》第366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上述规定为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问题、“以房养老”问题等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保护业主合法权益方面,《民法典》第944条第三款新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在防止和制止性骚扰方面,《民法典》第1010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为有效防止和制止性骚扰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作为《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和创新,人格权编独立成编,体现了国家对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高度重视,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和保护人权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必将在促进我国人权事业、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保护人民合法权利等方面发挥巨大、不可替代的作用。
【律师介绍】
陈灿,男,法律硕士,执业 24 年,现任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兰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2016 年 3 月荣获“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