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发布
法治甘肃网 甘肃法制报讯(首席记者 何明霞)1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力度,将“绿色检察”“生态检察”作为全省检察机关的重点工作和亮点品牌强力推动,研究出台了《甘肃省检察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项举措》,构筑起严密的生态保护法律监督体系。通过对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总结和梳理,形成了《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
《白皮书》全面总结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紧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四乱”治理问题,充分协调履行“四大检察”职能,有效发挥惩治、监督、保护作用,共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草湿地3500余亩,清理污染水域面积730余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420余公里,整改拆除违法建筑6.9万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5.6万吨。
《白皮书》指出,全省检察机关坚决打击非法采矿采砂、污染水源大气土壤、盗伐滥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一年来,共批准逮捕64件90人,提起公诉235件360人,监督侦查机关立案21件22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30件36人,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形成有力震慑。
《白皮书》指出,全省检察机关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线索为重点,在打击刑事犯罪、开展公益诉讼等方面集中发力,全力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共批准逮捕祁连山区非法猎捕珍贵野生动物等环境资源类刑事犯罪案件3件5人,起诉9件16人;梳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47件,立案4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6件,提起公益诉讼7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6件;督促恢复集体退耕还林林地445亩,完成植被补植补种3万余株。
《白皮书》明确,今后,全省检察机关将持续聚焦黄河和祁连山等大山大河的保护,重点关注黑臭水体、固体废物和尾矿污染问题,不断加大办案力度,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将更加注重案件质效,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项监督活动,着力推动生态保护源头治理。强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跨院、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积极构建大生态检察工作机制,在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美丽甘肃”建设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我省已在部分市州探索建立生态环保公益诉讼志愿者制度和公益观察员制度,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保公益事业,初步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