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慕明军的“致富经”

发布时间:2020-04-17 10:41:18     

     “我就不信了,只要我好好干,还脱不了贫?”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


慕明军向记者介绍他的“致富经”
 

  地处黄土高原深处的镇原县,曾是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较多的县。在这里,错落连绵的山塬挡住了老百姓的“致富路”,也曾让家住平泉镇洪河村当中组的慕明军戴上了“穷帽子”。

  2016年以前,慕明军家一口土窑,挤着六口人,一根扁担,挑起用水重担。屋外则是窄得连架子车都过不去的小土路。

  为养活家人,慕明军和妻子张宝珍轮换着外出务工,张宝珍进厂子、当保姆,慕明军当建筑工人,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

  两个孩子上学要花钱,老人生病要花钱,慕明军一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好强的他不止一次想脱贫,但没资金、没技术让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2015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贷款优惠政策让慕明军看到了希望。“我就不信了,只要我好好干,还脱不了贫?”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

  利用3万元的无息贷款,慕明军买回6只牛犊,经过1年育肥,以每头1.2万元的价格售出,淘得“第一桶金”。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他总结出一本自己的“脱贫经”,种植玉米,降低饲养成本;引进种牛,繁育小牛;牛粪堆肥,提高瓜果品质;提早育瓜苗,抢占价格优势;收完甜瓜种豆角,一块地挣双份钱。

  于是,第二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又响应县上提出的建立洪河川万亩瓜菜示范基地的政策要求,搭建设施大棚6座,并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亩山地,确定了瓜、菜、牛的经营结构。大棚种植西瓜和甜瓜,其余土地主种玉米作为养殖饲料,引进小牛育肥后出售。为降低成本,他用油渣制作饲料、每年自己育瓜苗。

  短短两年间,慕明军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养牛的纯利润每年能达3万元,种植瓜果每年可增收3万元,瓜果采摘后,再种一茬豆角,能赚2万元。通过发展产业,慕明军每年的纯收入达8万元。

  2016年,依托危房改造工程,县里给他家补贴了1.28万元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慕明军一家终于搬出窑洞,盖起了大房子。他还盖了6间标准化牛棚,砌起了院墙,前院住人,后院养牛,在政府补贴下,又打了一口小电井,解决了吃水问题。

  变化的不仅是慕明军一家,村子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村子里的小土路也变成了能跑小轿车的砂石路。

  这一切变化让慕明军看到了希望,成为了他的脱贫动力,干劲儿更足了,思路也越来越活。他和妻子每天早起晚睡,一天给牛喂两次料、饮一道水,其余时间都在地里忙活。2017年年底,慕明军稳稳当当摘掉了“穷帽子”。同年11月,他被平泉镇政府聘请为洪河村农民讲习所的讲述员,多次开办讲座,以个人脱贫经历,激励大家共同进步,“在村里讲了3次,还去镇里讲了1次,我没啥学问,就是有点养牛和种瓜的经验,讲给邻里乡亲,避免大家走弯路,我要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现如今,走进慕明军家的院子,20多头牛在后院悠闲地吃着饲料,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媳妇勤快,每天打扫好几遍院子和圈舍。”慕明军笑着说,“虽然自己致富了,但我最大的心愿是办个种养殖合作社,把自己的脱贫经验传授给更多人,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首席记者 何明霞 文/图)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