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甘肃省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11-18 15:14:00     

产业扶贫挑起富民“大梁”

——我省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工作综述
 

  2019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较2017年增长19.2%;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8元,较2017年增长23.3%;2018年至2019年,全省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达131.4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76.8%……

  过去三年来,我省紧扣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色优势,确定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扶贫产业,并针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怕风险”的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扶贫配套政策,把扶贫资金精准到户扶持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与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有机结合,拉开架势构建投入保障、生产组织、产销对接等“四大体系”,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全力解决产业扶贫“四大难题”

  针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存在“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怕风险”的“四大难题”,我省千方百计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贫产业投入力度,按照人均5000元、每户最多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用于到户到人的产业增收项目。

  2018年至2019年,全省共落实到户种养产业扶持资金155.6亿元,共扶持贫困户109.4万元;2019年至2020年,财政落实省级奖补资金6000万元,75个贫困县落实扶持资金3.95亿元,共扶持20.18万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与“一户一策”挂钩、与“农民意愿”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为确保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切实用在刀刃上,省政府及时跟进提出了“五个挂钩”的原则。

  记者了解到,我省坚持不懈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采取“轻资产引进、多元化自建”等方式,加快龙头企业培育进程,2018年以来,全省75个贫困县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785家,累计达到2937家,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针对贫困地区合作社覆盖面小、发展滞后、带贫益贫作用不明显的实际,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提升,2017年至2020年,共下达扶持合作社资金5.96亿元,扶持合作社5597家。

  为保障贫困群众“不白干”,我省设计开发了贫困户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努力实现对有意愿贫困户的主要增收种养产业全覆盖。

  “将保险补贴品种从2018年的69个、2019年的80个扩大到了今年的96个,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有了保本保收的托底保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仲科介绍说,为“提标降费”,将18个中央和省级补贴险种提高保额、降低费率均达到30%以上,对贫困户参保给予缴纳总保费的10%的特殊优惠,确保了每一户贫困户都能“保得起”。

  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实现签单保费44.6亿元,累计赔付28.82亿元,从中直接受益农户305.6万户次,其中贫困户105.7万户次。特别是今年,41.7万户次受灾的贫困群众得到保险理赔近4.21亿元。

用好扶贫政策确保持续增收

  记者了解到,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规模明显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打造“一带五区”特色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以高原夏菜、都市型农业为主的沿黄产业带,以现代种业、种养循环、戈壁生态农业为主的河西节水灌溉农业区等全省特色产业,呈现出了区域分工明显、基地集中连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成体系的巨大变化。

  通过大力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极大提高了我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省内外各大终端、经销商对我省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给予了高度赞扬,对“甘味”特色农产品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不仅如此, 我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扎实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省75个贫困县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有贫困村的乡镇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93%的深度贫困村实现电商功能覆盖。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149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320元。

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档升级

  “今年脱贫攻坚收官后,我省将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收官工作的同时,认真谋划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具体措施办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介绍说。

  我省初步考虑按照“产业要集群、龙头要集中、技术要集成、要素要集聚、保障要集合”的要求,做好“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的编制工作,建成一批产业大县、加工强县和产业强镇,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园”“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良种繁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仓储加工保鲜冷链物流、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循环链,建成相对完备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效益倍增。打造以产业园区为主的要素集聚高地,力争用5年时间创建涵盖牛羊菜果薯药、现代种业以及地方性特色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每个县都有产业园带动。把苹果、生猪、肉牛、肉羊、马铃薯产业打造成500亿级的产业集群,把蔬菜、中药材产业打造成1000亿级的产业集群,推动甘肃实现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