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酒泉市“三社联动”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21-08-25 09:08:50     

 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酒泉市“三社联动”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8月20日,第二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交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分类指导工作,着力推进试点工作发展。会上,我省酒泉市“三社联动”工作经验作了书面交流。

近年来,酒泉市探索在党建引领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队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新路子,使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全面夯实,资源力量有效整合。

突出机制建设

做强“三社联动”架构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楼院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纵向管理机制,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街道社区兼职委员、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区域党建共建项目等横向联动体系。

坚持制度先行。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意见》多项制度。提高平安建设考评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权重,规范街道、社区职责,列出街道、社区事务准入“四张清单”,形成“党建+社会治理+配套措施”的制度保障体系。

强化组织建设

做实“三社联动”服务平台

酒泉市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力量,形成政府与“三社”“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格局。

“建”字打底,实现资源联结。成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各类社会组织150余家。投入“公益创投”资金孵化培育矛盾调处、邻里互助、法律咨询等社会组织;通过争取福利彩票、腾讯公益配捐、壹基金等公益项目,实施“三社联动”项目53项,调动辖区相关单位发挥人才、资金优势,为社会组织提供经费、人员支持。

“管”字支撑,实现组织联结。规范化建设“一厅五室”综治中心,全覆盖设立社会组织工作室,作为培育、管理、培训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入驻场所。

“用”字为要,实现服务联结。围绕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更新服务项目,推动社会组织开展独居、残疾、高龄老人养老服务,开展青少年校外托管、拓展培训的“四点半课堂”,组织法律志愿者参与化解家庭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开展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等人员及亲属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活动。

优化队伍建设

做精“三社联动”载体支撑

推行“社工+党员”。开展社区党建共抓、社区事务共商、社区服务共担、社会资源共享的“四共同创”等活动,成立老党员、在职党员、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专业律师、社区民警、专业社工为主体的居民协商议事会,通过“6+X”议事法和“居民议事厅”等议事平台,做到了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

推行“社工+网格员”。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纳入网格员队伍,对居民诉求和服务事项进行 “线上接单”,在建党百年安保等重大节庆活动开展拉网式联勤联动,形成以岗保点、以点保格、以格保片、以片保面、专群结合的社区安保模式。

推行“社工+志愿者”。在社区建立志愿者培训服务基地,培育“先锋赞”“管的宽”等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不文明行为劝导、惠民政策宣传等为民服务活动,创建了“妈妈唠嗑队”“爱心敲门行动”等服务品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