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合作:守着好风景 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1-10-13 15:40:48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区北部约4公里的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因百亩油菜花田、帐篷营地、木栈道和民族特色农家乐享誉各大互联网旅游推介平台。

每逢6至9月黄金期,自驾旅游的车辆整齐地停靠在村落中平坦的水泥路旁,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绵延的草山和藏式风情的民居……得天独厚的美景,令游客流连忘返。

然而,2017年以前的加拉尕玛村可不是这般模样。

“路坑坑洼洼,村里到处都是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人畜混居,气味难闻。生火做饭烟熏火燎,家里的墙都是黑的。一个土坑两块砖垒砌的旱厕夏天熏人、冬天冻人。我和妻子、父亲外出务工,身上的火炕味,与人交往十分不便……”如今,藏族村民卡老记忆中的情景已寻不到痕迹。他的家中窗明几净,一盆盆绿植装点着生活,水冲式厕所、天然气炉灶、手机连着无线网络,入股“加拉生态园”后收入有了保障,闲暇时盘腿坐在碳纤维的电热炕板上,捏一碗糌粑,喝一口酥油茶,这样舒心的生活令他十分满意。

时间倒回到2016年,踏着脱贫攻坚的步伐,加拉尕玛村硬化了主干道、改造了住房风貌、修建了排洪水渠、绿化了公共空地,宽带网络覆盖的同时,也成为了全州首个天然气100%入户的村庄。

看着村子迎来前所未有的华丽变身,全村10户藏族和39户汉族村民在村“两委”“党建+”模式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上,纷纷投身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社会稳定、旅游专业村建设的“主力军”。

基础打牢后,“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打造乡村旅游“金字招牌”的加拉尕玛村,村民们有了新愿望。

到2020年,彩色路、乡村记忆馆、百亩油菜花田、2400米的木栈道、1900平方米的日光智能花卉超市、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2600平方米藏家生态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户通过自办农家乐、在家门口打工、售卖民族文创产品、入股产业园区分红等途经,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如今,加拉尕玛村既增添了形神兼备的“颜值”,又提升了内外兼修的“气质”,藏乡村寨欣欣向荣、展翅腾飞的蓝图如愿实现。

今年5月,汉族老人姜兰芳家的“加拉农家小院”正式营业。

“以前,全家的收入主要靠儿子、儿媳在上海打工,每到春节前,孩子们带着省吃俭用存下的两三万块钱回家,住20多天就又走了,小孙子也照顾不上。”在村委会的鼓励和支持下,姜兰芳老两口和儿子儿媳添置了一些桌椅板凳和餐具,办起了农家小院民宿,短短5个月时间,纯利润就达到2万余元。“孩子们在身边,吃喝不愁,收入也高!”聊起现在的生活,姜兰芳信心与干劲十足,眼角始终带着笑意。

勤劳的姜兰芳还是村里的联户长,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自觉打扫院落和街道卫生,争相夺得村“两委”颁发的“卫生流动红旗”,努力累积积分,去“村民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奖品。

“党旗美、生态美、新风美、产业美”,2020年,加拉尕玛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上述仅是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样板”之一,坐落于美仁大草原腹地的佐盖曼玛镇俄合拉村也有自己的“发展秘籍”。

昔日,一个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沿袭半农半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传统藏族村落,通过将自家土地入股、政府资金支持的方式,建成藏式民宿22间,借助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藏式风情,逐步建立起生态宜居家园,成为甘南州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之一。

如今,全州投入8.6亿元已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38个、旅游专业村167个,3.8万农牧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彻底改变了过去甘南州“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的状况。

“未来,合作市将立足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谱写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合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吉阳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