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奋力谱写“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

发布时间:2021-09-17 09:09:40     

滔滔黄河,蜿蜒九曲。

千百年来,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但是,这条呈“几”字形的万里长河,也是灾害频繁的“忧患河”。汹涌河水裹挟泥沙、奔流而下,“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经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北到天津、侵袭海河水系,南抵江淮、侵袭淮河水系,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一部“治河史”,就是一部治国史。历朝历代的治河方略,见证了先民的智慧,推动着文明的进步。然则,囿于社会制度的束缚,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加之战乱破坏的因素,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兴建了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重要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加强,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0多年来,黄河再不曾泛滥,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科学把握自然规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光辉业绩,铸就了大河治理的成功典范。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黄河水害隐患尚未完全消除。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从青海到甘肃,黄河“两进两出”,入甘南、临夏,穿兰州、白银,在陇原流经900多公里。重要的区域位置,突出的生态功能,意味着我省使命特殊、责任重大。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首次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之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作为国家黄河战略的“首倡之地”,甘肃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历史责任和底线任务,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两年,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初见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同时,谋划实施了黄河干流地区湿地保护修复、草原沙化治理、矿山恢复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黄河兰州白银段湿地保护,加大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从祁连山麓到甘南草原,处处可见山川秀美的迷人景象。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为甘肃经济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两年来,全省上下积极贯彻落实“三新”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同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努力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持续做好“东出”“北拓”“南向”“西进”的文章,不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必须着眼全局、形成合力,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2020年12月,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充分开展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国家规划纲要,立足甘肃省情实际,为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任务书”、明确“路线图”。

《规划》着眼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甘肃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围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紧扣生态修复、文化复兴和产业转型三大任务,提出深入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设、污染治理、绿色生态产业培育、黄河文化传承等重大工程,着力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黄河流域甘肃段发展动力格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规划》的起步之年。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求我们必须扛起政治责任,紧紧扭住各项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台账,切实把任务落下去、把工作做扎实。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思考、精心谋划,抓紧编制专项实施方案,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形成“1+N+X”政策规划体系;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接续落地、遍地开花。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守护好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全省上下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努力推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保护和治理黄河,非一日之功。让我们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用“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谱写恢宏壮丽的甘肃乐章!(甘肃日报评论员 执笔:张洞若


责任编辑:高富强